转载:请说明来源,整理不易,望多投币;

课件图片
一、复试邮件;尊敬的xxx老师:
您好,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的邮件!
贵校的考研调剂的相关通知我已获知,参照贵校2021年的“专业硕士调剂条件”和近年来的复试分数线,本人符合参加贵校的考研复试条件,希望能够有机会攻读贵校2021年的硕士研究生,再次对你百忙之中阅读我的邮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我叫张三,来自四川遂宁,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第一志愿为四川农业大学,报考的专业为农村发展。我的初试总成绩为370分,其中政治xx分,英语二xx分,农业综合知识四xx分,区域经济学xx分。
在本科就读期间,我积极参与农村相关调研实践。例如在参与推进四川xxx“xxxx”项目中,通过走访当地农村相关人员,使我了解到农村生活朴素但又人们渴望改变的积极向上生活面貌并在为期不多的调研中使我学习到了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新的认识。在校外联部期间,曾负责过学校会议的组织策划,具有一定的较强的组织和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在学习态度上认真刻苦,同时也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本人已顺利通过英语六级,对各项办公软件掌握的也较为熟练。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方面的不足,所以寄希望于通过考研以及更多的努力来提升自己。虽然本人本科主修的是会计学专业,对农村发展专业相关知识还存在一定薄弱之处,但我相信在贵校老师的指导下以不同的专业视角学习农村发展专业相关知识或许有更为独特的新的认识。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在认真考虑过申请硕士的学校与专业上,本人十分希望能够攻读贵校的农村发展专业研究生。这不仅源于本人从事过相关农业方面实习经历使我对农业有了新的认识,更是因为国家
四川农业大学关于考研复试问题2023.2.28(四川农业大学有哪些专业)插图
近些年来亟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关方面的人才,使我萌生了投身于国家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想法,为中国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在网上查阅过许多有关贵校的资料,并了解过一部分贵校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相关资料和调研活动,让我对贵校的农村发展专业非常感兴趣,但无奈自身知识有限,很希望能够在贵校老师的指点下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冒昧致信,恳请您海涵!再次感谢老师抽出宝贵时间阅读这封邮件,希望老师能给我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期待老师您的回复!
二、面试自我介绍模板;

(自我介绍最好控制在3minn内,不超过500字)
要求:
敬辞起头:
1.????? 能在一开头留下谦虚的印象;
2.????? 简单说下自己家乡所在,大学参加的活动等
3.????? 考研情况,比如说为什么跨考?为什么选择该校?
4.????? 以后可能打算?
敬辞结尾:

各位老师下午好,很荣幸能够参加贵院本次研究生复试面试。
我知道xxxxx的校训是“xxxxx”,而这次复试我也抱着前来学习进步的心态,希望能将最诚恳的一面展示给各位老师,也能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及时的指出我的不足,我将虚心接受,继续努力。
我叫xxxx,来自美丽的xxxxx。我的性格挺开朗很爱笑,但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严肃认真。在大学期间,我参加过许多专业实践活动和文娱活动,包括xxxx,xxxx等,同时也热爱xxxx运动。下面我想向重点老师阐述下我跨专业考研的历程。虽然我本科是会计学专业(cpa方向),但这并没有阻止我对农村区域发展及相关专业领域探寻的渴望。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我就开始了解农业类专业相关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与本专业学生相近的思维。并通过网络,我尝试去寻找部分关于农业类相关的网络课程,包括农村发展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推广学等。这些学习经历让我有机会了解各家之所言,一方面开拓了我的视野,另一方面让我在同一问题的看法中有了自主思考的可能性。
希望我能有机会站在xxxxxx这位巨人的肩膀上去看问题,我觉得这会使我获得更加透彻的解释和长远的目光,也会让我受益良多。
谢谢老师们能够耐心的听完我的自我陈述,我十分诚恳的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与教导,谢谢各位老师
三、面试生活化问题汇总;
1.???为什么选择我们的学校?
(这个问题可以加入到“自我介绍”中去)

2.????? 你读研之后的规划是怎样的?
3.????? 近期读了哪些书/期刊?
(不要说自己读了考试参考书,最近在家可以去买些专业课外书看/本校有些老师的优秀论文)
4.????? 考研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比如说大四考研过程中考研时间安排和学校上课时间的冲突你是怎么解决的)
5.????? 你为什么要想到要跨专业呢/选择这个专业?
(这个问题可以加入到“自我介绍”中,例如农业管理对农村发展的 助?)
6.????? 你的缺点/兴趣爱好是什么?
7.????? 你的毕业论文是做什么内容的?
(本科毕业论文)
8.????? 你毕业论文既然写的是扶贫方面的,那你谈谈你对产业扶贫的看法?
9.????? 未来几年有什么规划?
(首先阐述自己的跨专业的可能不足,然后说明自己打算?/可写入“自我介绍”中)
10.????? 如果你没通过考试怎么办?
11.????? 怎样证明你比别人做的好?
12.??? 你认为你跨专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13.???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谈谈你对农发展这个专业有什么看法?你觉得它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14.??? 你是否读过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就你阅读过的书籍,简要概括下书里面的内容以及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哪些内容是你印象最深刻,谈谈你的看法?就你而言,你觉得该书作者有何不足之处?
15.??? 自己今后研究的优势在哪里?缺点在哪里?
16.??? 毕业后(在毕业以后5年内你想做些什么?)打算如何——求职抑或深造??
17.??? 你觉得你在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8.??? 请你举一个今年发生的与你所报专业相关的热点事件,并谈谈对这些热点事件的看法。
19.??? 你在本科期间有论文发表吗?
20.??? 大学本科你最喜欢哪一门课?
21.??? 大学看过哪些书?专业书和课外书?
22.??? 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学什么专业?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23.???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有什么不同?
24.??? 请讲一讲你学得最好的一门课程内容?
25.??? 你对哪些研究方向感兴趣?
26.??? 你读过哪些与你专业相关的课外书?
27.??? 你对你的本科专业了解多少?
28.??? 说说你一次失败的经历?
29.??? 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
30.??? 你觉得考研能给你带来什么?
31.??? 本科期间是否参加过相关专业的实践工作?你觉的你的这次实践给你带来的收获是什么?
32.??? 最近在做什么事?
33.??? 你愿意跟我读博士或者硕博连读吗?
34.??? 你是哪里人?父母是做什么的?家乡什么比较有特色?
35.??? 你是如何看待某一本著作,或者期刊的?
36.??? 今年发生了某某事件,请您谈谈对此的看法。
37.??? 你最喜爱阅读什么样的书籍?
38.??? 你业余时间通常是怎么利用的?
39.??? 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40.??? 在校期间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
41.??? 如果你毕业不能找到一份满意工作,你打算怎么办?
42.??? 如果你有出国留学的机会,你会做什么?
43.??? 你的本科专业对考研有哪些 助?
44.??? 说下你考研复习的过程?
45.??? 你觉得你三跨和考本专业的其他人相比,你有什么优点?
46.??? 谈谈你对你本科院校的看法?
47.??? 你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缺乏相关的专业实践,是否能胜任以后的研究工作?

四、川农面试可能时政问题汇总(截至2023.2.28,若后续有人参考此文章距发布时间太久可不看新冠疫情)

一、新冠疫情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可能造成的影响?1.1 农业方面的影响:中央和各地及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力平复了疫情对农业生产的短期冲击,春耕春管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流通有序推进。但从长期看,疫情对农业后期的潜在影响正在缓慢释放,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给予足够重视,全力保障全年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supply?of?agricultural?products。
a从短期看
——对粮食生产的直接冲击有限。虽然疫情给部分地区物资流通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总体而言,各地备耕开犁没有出现较大问题,粮食生产情况总体正常。水稻春播已错开疫情管控高峰期,播种总体影响有限。冬小麦主产区受疫情影响不大,且多为开放、通风较好的空间,基本没有影响春季田间管理。玉米、大豆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由于主产区和播种期均错开疫情严重区域及时段,备耕春耕进展有序,总体影响不大。
——对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带来区域性、阶段性滞销冲击。此次疫情发生正值春节鲜活农产品消费旺季。受物流受阻、消费不振、供应链断裂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出现农产品大量积压、销售渠道不稳、价格跌破成本线的情况。虽然部分地方、部分品种积极开动电商“带货”,但总体上已经形成了区域性、阶段性滞销,种植农户和流通企业前期损失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再生产、再投入的积极性,对整个产业带来的损失仍待评估。
——对畜禽和水产养殖造成短期较大冲击。疫情期间,各地交通管制和封村断路,致使养殖业饲料供应受阻、交易市场关闭,大量畜禽无饲料可用和被迫压栏,部分养殖户损失巨大甚至濒临破产。水产养殖分工高度专业化,上下游产业关联度高,因隔离管制和复工延迟对全产业链造成严重损伤,并且湖北省是我国最大淡水养殖省份,水产品大量瞬间压塘,不仅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还造成当季种苗供给失衡和供应断档。
b从长期影响看
——农资市场 (agricultural?materials?market)供给压力影响后期农业生产。疫情影响部分农民的购肥需求延缓,农资价格没有出现大幅波动。因前期备货量较为充足,对南方春耕和北方冬小麦春管没有造成较大影响,春季农资供应基本稳定。但是,随着农资库存逐步消化,满足全年粮食和其他作物农资供给压力增大。特别是湖北是我国重要的化肥生产大省,化肥开工率较同期大幅下降,有可能导致后期农资市场价格的普涨
——农业企业(agricultural?enterprises)经营困难逐步波及到全产业链。疫情对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带来短期沉重压力,特别是对规模经营主体冲击大于小农户,对民营企业冲击大于国有企业,对重灾疫区企业冲击大于轻疫区企业,对生产季节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冲击大于其他行业企业。一方面,因开工复工延期、农民工错峰返岗,农企生产恢复缓慢,影响其资金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下游产品流通不畅,导致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产业链条出现梗阻。虽然国家和各地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扶危渡困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农业企业体量小、数量大,纳入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目录的极为有限。短期内,农业企业不仅自身难以完全恢复生产经营常态,还对相关产业带来连锁式冲击,甚至对就业和经济发展全局带来传导效应。
——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的不确定性推高了我国粮食市场调控难度。据专家预测,新冠疫情导致我国一季度进出口贸易将下降10%-15%,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领域冲击更为明显。一方面,随着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各个国家相继实行交通封锁及限制民生物资出口的政策,农产品大宗贸易首当其冲。2019年以来,全球极端气候增多,世界各地灾害频繁,一些地方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短缺迹象,再与此次严重疫情交织叠加,今年夏季粮食生产难度加大。这些情况,导致全球粮食不安因素愈发突显。
对策建议
一是尽快出台扶持农业生产发展(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的综合性政策措施。近期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对稳定农业生产和恢复农村生活秩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提前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释放了国家重农稳粮的信号,但涨幅仍未达到市场预期,远不能弥补因疫情影响带来的生产成本提升和市场波动。因此,既要看到这些单一的、临时的政策短期效果,也要正视后疫情时期对农业的潜在影响和持续压力,运用价格 物流 贸易等一些政策工具,制定专项扶持农业生产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措施。
二是全面保障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给稳定。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对农业投入品及时、稳供、保量提出了高要求。在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下,应加强重要农业投入品生产和市场运行调度,为春耕春管和全年农业生产做好农资供应准备。尽快全面恢复农资生产秩序,特别是推动湖北磷矿和化肥企业复工复产,打通原料和产品运输通道。紧盯重点品种、重点季节、重点区域,确保种子、农药、化肥、农膜、饲料等重要农资产的出、运的到、用的上。特殊之年,应加大重要农资原材料和产品应急储备力度,保障钾肥、磷肥等对外依存度高的矿石原料进口渠道畅通,实行重要农资分区分级储备并保持一定比例。
三是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产能恢复。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精准发力助其解决生存之忧和尽快恢复产能。实施疫情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专项支持,防止诱发系统性风险。及时启动农业保险赔付,弥补因疫情造成的相关损失, 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恢复再生产。此外,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基建”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其风险应对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四是加强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与市场调控.粮食作为最基本的生活物资,提高粮食贸易壁垒不仅可能成为短期应急选项,很有可能发展为长期的大趋势。要密切关注全球粮食市场走势,特别是跟踪监测世界主要产粮国和出口大国的政策变化,动态调整我国粮食进出口策略。非常时期要优先保障国内粮食供给,牢牢守住口粮安全底线。还要加大我对外依存度高的重要农产品贸易监测和预警,推演不同情势下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与变化,及早制定应对预案。
新冠疫情对农民的影响 ——影响外出务工是必然的。我国农民工群体基数大并具有明显的跨区务工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农民工数量接近2.91亿人,其中到乡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比例占60%,大约50%选择进城工作。全国视域看,农民工以西部地区流出、东部地区流入为主,本次疫情爆发地湖北也是外出务工大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及时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各地各级政府纷纷响应,延迟企业开工时间,通过交通管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省域间、市域间、县域间、镇域间甚至村域间的人口流动,呼吁市民、村民居家不外出,然而随时间推移农民外出务工需求愈发强烈,矛盾突出。疫情防控的紧张局势下,不少农民短期无法实现跨区域外出务工。如果疫情难以尽快得到有效控制,一些中小企业能否存续面临巨大挑战,随之可能会波及农民的外出就业。疫情发生,中小企业最易受到冲击,而绝大部分的农民工恰好分布在中小企业。根据相关研究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推迟复工情况下,接近70%的企业账上现金最多维持2个月,其中一半只能维持在1个月以内。若中小企业破产倒闭,问题会迅速传导至就业是否稳定,其中大量的农民工存在失业风险,造成无工可打、无钱可赚的困难局面。 ——增收目标完成更加困难。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41%,经营性收入占36%。此次疫情突发,农民收入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受到冲击,对农民增收带来很大压力。一是非农收入受损。农民务工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疫情对外出务工的影响会直接在收入层面显现。企业开工不足、返程交通受阻、劳务输入地对外来人口进入设限,都将对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造成很大影响。对于疫情最为严重,同时也是农民外出务工大省的湖北省而言,2020年的农民增收问题将会非常突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河南、重庆、四川、湖南、江西、安徽、重庆等省市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二是农业收入受损。无论是对于畜禽养殖户、果蔬种植户还是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户,疫情都对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障碍,对农业收入造成了很大影响。如辽宁丹东一养鸡户反映,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达到二三十万。南方春季旅游受阻,对经营观光休闲农业的农户影响明显。而疫情对农业经营收入的负面作用势必会影响增收的整体趋势。 ——增加脱贫攻坚的实现难度。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加以突出。2019年全国减少贫困人口1109万人,脱贫形势良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地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完成剩余551万人的脱贫任务将更加艰巨。一是发展扶贫产业受挫。发展扶贫产业、开展产业扶贫是各地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疫情导致的滞销和产品价格下降问题在贫困地区同样突出。产品卖不出去、生产无法保持常态影响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无法吸引游客,影响贫困户脱贫进度。二是外出务工受挫。不少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手段是协助贫困户外出务工,增加打工收入,但疫情对外出务工的影响阻断了很大一部分贫困户创收的来源。由于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脆弱性最强,疫情带来的影响也会放大,如何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进贫困人口脱贫、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需要尽早研究对应之策。
新冠疫情对农村的影响 ——农村将成为防患的重点区域。春节前,500万人离开疫情始发地武汉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入湖北省内和湖南、河南等主要省份的农村地区,农村防疫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受限于知识水平和健康素养,农民的防疫意识普遍不高,疫情防控任务重、难度大、困难多。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对病毒危害与防控了解更少,而这个年龄段的人正是易感染、难治疗、易致死的人群。尽管村庄已通过多种手段在村民中反复强调防护常识,但由于农民平时绝少有佩戴口罩的习惯,防护宣传也并不是所有村民都能立刻接受。同时春节习俗的惯性太大,过年串门聚会的传统深入民心,有些村民认为“没啥大不了的事”“这事儿都在城里,离农村远着呢”,使得仅仅依靠倡导性的措施仍然效果不明显。这也迫使不少农村地区在疫情进入严峻复杂阶段后采取了断路封村的“强招硬招”。即便如此,不少地方仍可以看到聚集聊天、打牌的“不设防”人群;有些地方的体温监测也存在走过场现象,看到熟人就放行,没有真正做到严防严控;有的农村隔离点对人员管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自由走动现象等等,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当前,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已呈现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农村地区是后期防患的重点区域。 ——农村的公共卫生防疫条件满足不了防患的要求。农村防疫条件有限、防疫能力不足、防疫物资匮乏,加大了防护难度。2018年底,全国3.16万个乡镇共设3.6万个乡镇卫生院,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只有1.39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只有1.45人。全国54.2万个行政村共设62.2万个村卫生室,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32人。农村不仅在卫生资源数量上并不充分,同时在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和布局上也不合理。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整体功能较低,从卫生资源、管理体制等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很难满足当前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 ——医疗救助条件呈现明显短板。在医疗资源、医疗技术、医治传染病专业人员方面,农村与大中城市相比还有巨大差距。对于一些县城医院,医疗救助短板明显,隔离病房、救护设备、救护物资等捉襟见肘,专业的医护人员更为紧缺。而到了乡镇村社这一层级,医疗资源更加匮乏,行政村中往往只有几名村医甚至只有一名村医,“以一管百”“以一管千”是常态,疫情发生很难做出应对。 ——恐慌心态对乡村治理提出挑战。作为最基层防疫体制动员管理主体的农村干部,危机管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在没有上级统一部署的情况下,没有足够动力动员辖下村民展开疫情防护工作,也很难应对因断路封村措施而引发村民对疫情的恐慌。对于已经出现确诊病人、疑似病患的农村,如何平复农民群众的恐慌情绪,遵守居家隔离的规定,对村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新冠疫情对农民的影响 ——影响外出务工是必然的。我国农民工群体基数大并具有明显的跨区务工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农民工数量接近2.91亿人,其中到乡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比例占60%,大约50%选择进城工作。全国视域看,农民工以西部地区流出、东部地区流入为主,本次疫情爆发地湖北也是外出务工大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及时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各地各级政府纷纷响应,延迟企业开工时间,通过交通管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省域间、市域间、县域间、镇域间甚至村域间的人口流动,呼吁市民、村民居家不外出,然而随时间推移农民外出务工需求愈发强烈,矛盾突出。疫情防控的紧张局势下,不少农民短期无法实现跨区域外出务工。如果疫情难以尽快得到有效控制,一些中小企业能否存续面临巨大挑战,随之可能会波及农民的外出就业。疫情发生,中小企业最易受到冲击,而绝大部分的农民工恰好分布在中小企业。根据相关研究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推迟复工情况下,接近70%的企业账上现金最多维持2个月,其中一半只能维持在1个月以内。若中小企业破产倒闭,问题会迅速传导至就业是否稳定,其中大量的农民工存在失业风险,造成无工可打、无钱可赚的困难局面。 ——增收目标完成更加困难。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41%,经营性收入占36%。此次疫情突发,农民收入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受到冲击,对农民增收带来很大压力。一是非农收入受损。农民务工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疫情对外出务工的影响会直接在收入层面显现。企业开工不足、返程交通受阻、劳务输入地对外来人口进入设限,都将对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造成很大影响。对于疫情最为严重,同时也是农民外出务工大省的湖北省而言,2020年的农民增收问题将会非常突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河南、重庆、四川、湖南、江西、安徽、重庆等省市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二是农业收入受损。无论是对于畜禽养殖户、果蔬种植户还是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户,疫情都对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障碍,对农业收入造成了很大影响。如辽宁丹东一养鸡户反映,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达到二三十万。南方春季旅游受阻,对经营观光休闲农业的农户影响明显。而疫情对农业经营收入的负面作用势必会影响增收的整体趋势。 ——增加脱贫攻坚的实现难度。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加以突出。2019年全国减少贫困人口1109万人,脱贫形势良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地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完成剩余551万人的脱贫任务将更加艰巨。一是发展扶贫产业受挫。发展扶贫产业、开展产业扶贫是各地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疫情导致的滞销和产品价格下降问题在贫困地区同样突出。产品卖不出去、生产无法保持常态影响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无法吸引游客,影响贫困户脱贫进度。二是外出务工受挫。不少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手段是协助贫困户外出务工,增加打工收入,但疫情对外出务工的影响阻断了很大一部分贫困户创收的来源。由于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脆弱性最强,疫情带来的影响也会放大,如何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进贫困人口脱贫、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需要尽早研究对应之策。
新冠疫情对农村的影响 ——农村将成为防患的重点区域。春节前,500万人离开疫情始发地武汉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入湖北省内和湖南、河南等主要省份的农村地区,农村防疫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受限于知识水平和健康素养,农民的防疫意识普遍不高,疫情防控任务重、难度大、困难多。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对病毒危害与防控了解更少,而这个年龄段的人正是易感染、难治疗、易致死的人群。尽管村庄已通过多种手段在村民中反复强调防护常识,但由于农民平时绝少有佩戴口罩的习惯,防护宣传也并不是所有村民都能立刻接受。同时春节习俗的惯性太大,过年串门聚会的传统深入民心,有些村民认为“没啥大不了的事”“这事儿都在城里,离农村远着呢”,使得仅仅依靠倡导性的措施仍然效果不明显。这也迫使不少农村地区在疫情进入严峻复杂阶段后采取了断路封村的“强招硬招”。即便如此,不少地方仍可以看到聚集聊天、打牌的“不设防”人群;有些地方的体温监测也存在走过场现象,看到熟人就放行,没有真正做到严防严控;有的农村隔离点对人员管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自由走动现象等等,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当前,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已呈现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农村地区是后期防患的重点区域。 ——农村的公共卫生防疫条件满足不了防患的要求。农村防疫条件有限、防疫能力不足、防疫物资匮乏,加大了防护难度。2018年底,全国3.16万个乡镇共设3.6万个乡镇卫生院,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只有1.39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只有1.45人。全国54.2万个行政村共设62.2万个村卫生室,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32人。农村不仅在卫生资源数量上并不充分,同时在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和布局上也不合理。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整体功能较低,从卫生资源、管理体制等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很难满足当前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 ——医疗救助条件呈现明显短板。在医疗资源、医疗技术、医治传染病专业人员方面,农村与大中城市相比还有巨大差距。对于一些县城医院,医疗救助短板明显,隔离病房、救护设备、救护物资等捉襟见肘,专业的医护人员更为紧缺。而到了乡镇村社这一层级,医疗资源更加匮乏,行政村中往往只有几名村医甚至只有一名村医,“以一管百”“以一管千”是常态,疫情发生很难做出应对。 ——恐慌心态对乡村治理提出挑战。作为最基层防疫体制动员管理主体的农村干部,危机管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在没有上级统一部署的情况下,没有足够动力动员辖下村民展开疫情防护工作,也很难应对因断路封村措施而引发村民对疫情的恐慌。对于已经出现确诊病人、疑似病患的农村,如何平复农民群众的恐慌情绪,遵守居家隔离的规定,对村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
?
ⅱ.乡村振兴战略: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实施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实施意义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实施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发展的核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一鼓作气,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全面实现。
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会议提出了七条“之路”:
——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实施目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之五大要求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具体如下:
一、产业兴旺。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农业由平面扩张向立体拓展,形成资源有效利用、功能充分发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顺应农业功能转变要求,夯实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产业体系聚焦农村各产业的产业布局和总体架构,主要涉及“生产哪些产品”和“承载哪些功能”。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
?
二、生态宜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既要美化农村环境,又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既要美化农村环境,又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把生态农业与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农村建设成为养生养老的地方,把田园变为乐园,农房变为客房,农产品变为旅游产品,有效提升农业溢价能力。
三、乡风文明。把乡土文化传承下去,让有形文化留得住、活态文化传下去,迫切需要深化对乡村价值的认识与理解,使泥土里酝酿的独有文化焕发新的魅力,要深化对乡村价值的认识与理解,深入挖掘、继承泥土里酝酿的独有文化,增强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信心。
四、治理有效是基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硬性保障。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领头雁的作用,让党员的身影自然地活跃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逐步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生活富裕。一家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乡村振兴,既要立足于富农户,又要立足于壮集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条件、有意愿、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有序落户,依法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
五大振兴一是产业振兴,时代要发展,产业是基础;二是人才振兴,人才是国家振兴和社会发民的关系,所以要积极培养有才有能力的专业人士;三是文化振兴,文化相当于一个人的灵魂,所以要加强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建设文明社会风气;四是生态振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根本,因此目前国家也不断通过“绿化”“美化”等措施,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五是组织振兴,一个好的组织能起到带头作用,达到全面振兴的目的。
产业振兴: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嬗变;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气象;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组织振兴:群雁要靠头雁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乡村党组织就是主心骨。
?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荷兰病”是其中一种表现,但资源诅咒不等同于“荷兰病”。
“荷兰病”(dutch disease)是指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学家们则常常以此来警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有何区别? 1、概念不同: 纵向一体化又叫垂直一体化,指企业将生产与原料供应,或者生产与产品销售联合在一起的战略形式,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向后扩展到原材料供应或向前扩展到销售终端的一种战略体系。 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叫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 2、目的不同: 纵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从而达到增加各个业务活动阶段的利润。 横向一体化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国际化经营是横向一体化的一种形式。 3、方式不同: 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市场体系三者的关系?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内在特质和发展规律的全面体现。从内涵特质讲,现代农业是一个包含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方面的有机整体。集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体系”于一体,体现了现代农业建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要求。其中,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结构骨架,生产体系是现代农业的动力支撑,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的运行保障。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体现的是生产力的要求,经营体系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要求。从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实践看,各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和模式尽管不尽相同,但现代农业建设在内容上无不包含了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成了现代农业的内涵要求和必要内容。建设现代农业,“三个体系”缺一不可,否则不能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三个体系”要同时构建,不能倚重倚轻,甚至出现偏废。现代农业“三个体系”在内容上也是不断发展和丰富的。
?
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所谓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则依据人口或劳动力的多少划分给农户承包经营。
农村经济制度在新时期演进的趋势
?
?
?
agricultural?insurance????????????? 农业保险
rural?land?contract?transfer?? 农村土地承包流转
rural?land?circulation???????????? 农村土地流转
agricultural?products?futures????? 农产品期货
agriculture?products??????????????? 农产品
agricultural?insurance????????????? 农业保险
?
科学的调研方法有哪些?
1.问卷调查法。即间接的书面访问,该法最大优点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广阔的范围内,对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适用于对现时问题、较大样本、较短时期、相对简单的调查,被调查对象应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对某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调查、中小学教师队伍科研现状的调查等。由于问卷调查法只能获得书面的社会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动、具体的社会情况,因此该法不能代替实地考察,特别是对那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因配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完成。 2.抽样调查法。指按照一定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用所得结果说明总体情况。它最大的优点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相对准确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组织全面调查范围广、耗时长、难度大,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和验证。比如开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民意调查、流动党员现状社会调查等。局限性在于抽样数目不足时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典型调查法。指在特定范围内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方法。在调查样本太大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但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要准确地选择对总体情况比较了解、有代表性的对象。如某地级市开展对区县市农村党员致富情况的调查,应选取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党员致富能力较强的县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 4.统计调查法。通过分析固定统计报表的形式,把下边的情况反映上来的一种调查方法。由于统计报表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因此适用于分析某项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势。如通过党员统计年报表,可以分析出某地全年党员的发展、转接、流动等情况,并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减情况,还可对下一步趋势作出预测。运用统计调查法,特别应注意统计口径要统一,以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报表分析和实际调查相结合,不能就报表进行单纯分析。如对某一个数据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报表中难以反映出来,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 5.文献调查法。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信息的方法。适用于研究调查对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变化,研究角度往往是探寻一种趋势,或弄清一个演变过程。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大范围地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同时,还具有资料可靠、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收到较大效果等优点。但它往往是一种先行的调查方法,一般只能作为调查的先导,而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
分层抽样与整体抽样的异同? 分层抽样亦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适用于总体量大、差异程度较大的情况。先将总体单位按其差异程度或某一特征分类、分层,然后在各类或每层中再随机抽取样本单位。分层抽样实际上是科学分组、或分类与随机原则的结合。分层抽样有等比抽样和不等比抽样之分,当总数各类差别过大时,可采用不等比抽样。除了分层或分类外,其组织方式与简单随机抽样和等距抽样相同。 整体抽样即按照某一标准将总体单位分成“群”或“组”,从中抽选“群”或“组”,然后把被抽出的“群”或“组”所包含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被抽出的“群”或“组”的所有单位都是样本单位,最后利用所抽“群”或“组”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抽取“群”或“组”可以采用随机方式或分类方式,也可以采用等距方式来确定;而“群”或“组”内的调查则采用普查的方式进行。整体抽样又可分为一段抽样和分段抽样两种类型。
?
谈谈你对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九亿人口,是国家的希望。今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应该是以农业主或者农场承包生产为主,全部是农业机械化,农村是农业工人,大部分都在小城镇里打工,农村人口都集中住在几个现代村庄里,水、电、煤气一应俱全,社会福利与城市相同。现代化的养殖场,加工厂比比皆是,人民的生活无忧无虑 .
?
未来农业方面发展趋势: 第一,规模化农业: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趋势也会加强。 第二,新型农业主体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的出现,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各农业经营主体间专业分工的深化,有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第三,互联网+农业: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第四,农产品加工:未来农产品的加工前景可观,农产品的深加工,有助于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的利益最大化。 第五,品牌农业:是农业走向市场的手段和落脚点,是打通食品工业和农业的媒介,是农业和农业企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未来,农产品的竞争,不是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而是农业企业之间的品牌和质量较量。 第六,生物农业:建立农业生产体系,靠各种生物学过程维持土壤肥力,使农作物营养得到充分满足,并建立有效的生物防治杂草和病虫害体系。
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根据流转双方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转包。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承包方将土地交他人代耕不足一年的除外)。 (二)出租。出租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租方按出租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 (三)互换。互换是指在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四)转让。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 (五)入股。入股是指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 粮食安全 它包括三个含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粮食生产按市场需求稳定发展、适量进出口粮食、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充足的粮食。
粮食安全衡量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与否,主要以粮食库存安全系数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粮食外贸依存系数、贫困人口的温饱状况等项指标。概括地说是5个“不低于”:(1)不低于95%的粮食自给率。国际上一般通用的标准是:一国自给率≥90%为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一国自给率≥95%为基本上实现了自给。1996年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把我国的粮食自给率确定为95%以上。近些年,国际市场粮食贸易量大体为2300-2400亿公斤,我国的粮食自给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会挤占2个百分点的世界粮食市场份额。(2)不低18%的粮食储备率。联合国粮农组织长期观察,年未粮食储备和商业库存占年度总消费量(简称库存消费比)17-18%定为粮食最低安全水平。(3)年人均占有量不低于400公斤。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看:人均占有粮食高于400公斤,粮食安全有保障,有时会出现结构性、地区性剩余;在350-400公斤之间,是紧平衡;低于350公斤,容易发生粮食危机。我国还把产区人均储粮3个月、销区人均储粮6个月作为各地区粮食安全的一个标准。(4)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6亿亩,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长,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一人一亩,才能保障粮食生产面积。(5)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6.5亿亩。近几年粮食产量证明,尽管连续5年全国粮食增产增收,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在5000亿公斤水平,平均亩产达到320公斤。但产量增长受制约因素较多,单产再提高难度相对较难,播种面积必须保证在16亿亩左右,才能保障粮食的自给率。此外,低收入阶层粮食保障水平。满足和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食物需求,才能显著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也是衡量粮食是否安全的指标内容。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特征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具有5个特征: 1、粮食供给的价格性大,粮食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粮食是特殊商品,与一般商品的供求规律不同。一般商品的需求规律是: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降、需求上升。但人们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则是刚性且基本稳定的,价格再变化,需求都是一个常量。从供给看,价格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很大,粮价高了,农民就会多种粮;价格低了,农民就会少种粮,收益是农民种粮的参照系数。粮食多了,价格就会下降,“谷贼伤农”,就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过少,价格就会上升,“米贵伤民”,则会加重居民和缺粮农民的经济承受力,另一方面又刺激农民种粮的兴趣,又导致价格下降的走势。这种规律决定了粮食既不能多,又不能少,而粮食生产的特点恰恰不是多就是少。 2、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波动性交织,调控难度大。粮食生产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就是粮食价格变化带来的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带来生产的不确定性。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加剧了粮食生产的波动性。粮食储备可以调剂丰歉余缺,但储备过多又会增加费用,储备过少又不足以抵御风险,是个两难选择。尤其是贫困地区,往往既缺粮,又缺钱,政府调控能力十分薄弱。粮食政策是系统工程,生产、流通、储备、补贴等要统筹考虑。 3、粮食问题具有“放大”效应。粮食是必须品,供需紧张,就可能引发大的波动,带来连锁反应。20世纪80年代未(1987年-1988年)和90年代初期(1993年-1995年)的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都与粮食供给出问题、粮价大幅上涨有关,二者相互推波助澜,国家不得不进行收缩性的宏观调控。2003年“非典”期间,国内粮价引起波动,进入秋收时节,各地纷纷出现快速攀升迹象,中国粮价出现6年以来的首次上扬,平均涨幅达到20%左右。2006年随着国际粮食偏紧,价格再次波动上扬。迄今,粮食价格每年以10%的涨幅上涨,低粮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4、粮食问题具有“羊群”效应。我国有3亿多农户,9亿多农民,生产的同构性强。居民消费也有从众心理,买涨不买落。生产也跟风,消费也跟风,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要么增幅很大,要么减幅很大,导致粮食控制的难度大,成本高。 5、粮食政策具有“滞后”效应。粮食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户经营规模小,调控具有滞后性。问题出来了,才研究政策,往往是“亡羊补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政策先后进行了五次调整。今年政策明年才能见效。因此,处理粮食问题要未雨绸缪,短期政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为什么要重视粮食安全?
粮食是一个弱势产业,本身受生长周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靠天吃饭”的因素依然存在。从需求上看,我国今后二至三十年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和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不可逆转,世界粮食偏紧,形势严峻,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保证自给;从生产上看,耕地减少,基本生产面积难以控制;科技落后,单产产量难以提高;经济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可能性不大;从客观上看,一部分贫困和失业人口短期难以消除,大部分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工业转化用粮增加形成供需矛盾,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1)贫困地区大部分存在粮食库存和储备严重不足。许多贫困县无县级储备。(2)地方政府调控能力薄弱。(3)市场发育不健全。难以满足群众起码的购粮需求。(4)粮价过高,交通不畅,运输困难,费用成本过大。据调查,贫困地区每公斤粮食运输费用比较发达地区在0.2元以上。(5)加工能力薄弱,主要靠有私人小作坊进行加工,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保障粮食安全。
建立并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 面对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风险,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粮食安全的特征,建立有效地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一)稳定基本农田,保障生产基地。 耕地是粮源之基,保证足够的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基本农田保有量不低于15.6亿亩。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对非建设占用耕地的管理,切实遏制耕地过快减少的势头。不断优化耕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布局,加大土地整理复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要继续建设现代化商品粮基地,形成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供水保证率;严格控制河流污染,引导农户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提高使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减少对耕地和水资源的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护和改善粮食产地环境。 (二)健全市场体系,保障有效供给。 发挥粮食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能够高效、灵活、低成本地保证粮食供应。要尽快建立以国家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众多的分布全国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粮食期货流通为先导的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品种结构性矛盾,区域性粮食供需矛盾,活跃粮食市场,确保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改善落后地区粮食物流通道,改造和建设产销区流入流出大型跨区域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实现物流配送。要规范市场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管理;建立市场信用制度,强化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的行业自我管理和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严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严格产品质量检疫检验制度,严格整治假冒伪劣非法交易行为,严格实行产品无污染包装和标签制,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督检查。
(三)完善储备体系,增强宏观调控。 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是国际上通用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中国历朝历代、世界各国政府都有储备。储备制度是国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平抑粮食市场波动、实施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和有效手段。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健全和完善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政府储备和企业商品最低库存以及家庭储粮相结合。中央战略专项储备主要用于确保全国性的粮食明显供不应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需要。地方储备主要用于解决区域性供求失衡、突发性事件的需要和居民口粮应急需求。同时,所有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企业必须承担粮油最低库存义务,保证必要的合理库存。要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尤其是主销区和西部缺粮地区和贫困地区及自然灾害多发区,更应加强和充实中央和地方及企业储备。此外,还应加强大中城市、灾害地区的成品粮油储备,做好粮油市场的应急供应保障,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 (四)建立政策体系,提高政策保障。 我国的粮食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有全面持久的国家政策支持。一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政策,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耕地基础能力和产出能力。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业供水灌溉改造,推进低产农田整治,土地复垦,提高农田利用,建设稳定、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同时,要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投入。二是完善粮食直补和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专项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央对粮油主产省县区的奖励政策,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和专业户发展粮食生产。三是产业化支持政策。要构筑以粮食为中心的产业化加工、储运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对粮油批发市场、仓储设施、物流配送等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提供政策保障。 (五)创新科技体系,提高增产途径。 科学技术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和长期因素。我国的农业科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对调整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改造优化产业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因此,建立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当前要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力争粮食单产有大的突破,到2
(六)发展非粮资源,开辟补粮渠道。 非粮食品是对粮食食物的一种有效补充和供给,也是丰富人们生活,合理调节调剂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食物食品多样化的有效渠道。既减少节约了粮食,又丰富了人们健康生活。一是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调整产品结构,逐步扩大优质高效饲料作物种植,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禽。如发展人工草场、高产饲料草地草场、桔杆养畜、桔杆菌种植等扩大养殖业的饲料来源,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使用率。二是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我国现有七大支流1200多条河流湖泊,数以万计的水库及池塘,充分利用淡水资源,积极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发展稻田和庭院水产养殖,合理开发低洼盐碱地水产养殖,扩大淡水养殖面积。同时要加强水产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三是促进油料作物生产。在优先保证口粮作物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大豆、油菜籽、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提高油料品种和品质。四是大力发展木本粮油产业。合理利用山区高寒地带土地资源,发展木本粮油产量,建设一批名、特、优、新木本粮油基地。如核桃、板栗、油橄榄、魔芋、水稻旱栽等粮油食品品种,增加木本粮油食物食品供给,开辟粮食品种供给渠道。
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手段(条件)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 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包括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电子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育优良的品种,二是使动物、植物、微生物有一个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就是要用现代方法去控制和改善它的环境条件,这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现代科学技术措施。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主要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以及各环节上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

五、其他问题

初复试总排名成绩跟第一年学校奖学金挂钩,此后几年跟综合表现挂钩,奖学金具体实施细则请参考如下图片。

ps:以上提供仅为参考提供思路,不止你一人看到,可做修改润色。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